上海生科院发现小分子RNA靶基因介导植物抗热途径新机制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玉科研究组在Plant Cell 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HEAT-INDUCED TAS1 TARGET1 Mediates Thermotolerance via HEAT STRESS TRANSCRIPTION FACTOR A1a–Directed Pathways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探索了一类新的植物抗热基因家族——HTTs 在植物抗热途径中的位置和调控作用,对人们深入了解植物抗热的分子机制,在遗传上改良作物抗热性状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高温胁迫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作物稳产高产的主要威胁,提高作物的抗热性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紧迫课题。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是一个涉及多信号途径、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植物体类多种热激蛋白(Hsp)是已知的高温胁迫响应蛋白,热激转录因子(Hsf)是一类已知的有抗热功能的基因。然而这些Hsfs和Hsps调控途径中的关键因子知之甚少。
何玉科研究组长期以来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大白菜、青菜等蔬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克隆和研究植物中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小RNA和抗热基因,探索作物不同品种抗热性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发现,TAS1-siRNAs的两个靶基因HTT1 和HTT2 受高温胁迫诱导表达,在拟南芥中降低或提高HTT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影响植物的抗热性,而过表达TAS1 基因可下调HTT 基因的表达,减弱转基因植物的抗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热激转录因子HsfA1a可直接结合在HTT 基因的启动子上,从而激活后者的转录,影响植物抗热性。同时HTT1蛋白与Hsp70-14、NF-YC2以及Hsp40等热激蛋白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介导植物高温胁迫响应。另一方面,Hsf 家族基因的表达还受到HTT 基因的正调控,形成级联放大效应,促使植株在短时间内响应高温胁迫。研究组还在大白菜上研究了HTT 基因的抗热作用,发现HTT 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不同于拟南芥。
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资助。
- 上一篇:新疆生态所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更强的抗旱性棉花 2014/4/25
- 下一篇:热烈祝贺深圳市博尔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2014/2/18